國泰君安證券宏觀聯(lián)席首席分析師 黃汝南
一、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見效,10月制造業(yè)采購經理指數重回榮枯線以上
10月制造業(yè)采購經理指數(PMI)為50.1%,較上月提升0.3個百分點,時隔5個月重回榮枯線以上;非制造業(yè)PMI為50.2%,較上月提升0.2個百分點。從分項數據來看,10月PMI主要有以下三個亮點:
第一,供需兩端均有提升,內需出現明顯改善。10月制造業(yè)PMI生產指數52%,較上月提升0.8個百分點;新訂單指數為50%,較上月提升0.1個百分點;如果用新訂單減去新出口訂單來衡量內需的變化,則該指標10月為2.7%,較上月提升0.3個百分點,與今年2月的高點持平,表明10月新訂單改善主要由內需回升所貢獻。
第二,兩大價格指數大幅回升。10月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53.4%,較前值45.1%大幅提升8.3個百分點;出廠價格指數49.9%,較前值44%大幅提升5.9個百分點。從10月以來的高頻數據可以看到,國內定價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回暖,預計四季度CPI和PPI同比均將有所改善,帶動四季度名義增長回升,從企業(yè)盈利端提振投資者信心。
第三,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(yè)和地產鏈表現均較為亮眼。分行業(yè)來看,本月設備類、汽車、電氣機械、醫(yī)藥等新質生產力行業(yè)表現較好,而本月早些時候公布的戰(zhàn)略性新興產業(yè)EPMI為54.5%,比上月大幅回升1.2個百分點;與此同時,在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作用下,房地產業(yè)經營活動和相關上游行業(yè)也出現明顯反彈。
二、預計四季度GDP將明顯回升,為投資者注入更多信心
9月下旬以來,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對提振內需、防范風險和增強投資者信心發(fā)揮了顯著作用。預計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較三季度明顯回升,全年能夠實現5%左右的經濟目標,為投資者注入更多信心。經濟回升的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:
一是各地促消費政策仍在繼續(xù),預計將抬升四季度消費中樞。在7月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支持“兩新”之后,各地也在通過消費券等方式促進消費,特別是北京、上海等一線城市促消費力度較大,也體現了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強調的“經濟大省挑大梁”,預計四季度消費中樞將有明顯抬升。
二是專項債加快發(fā)行、化債政策加碼和中央投資資金提前撥付,預計四季度基建投資將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。截至10月底地方專項債已發(fā)行約3.8萬億元,基本完成全年計劃,其中8月至10月發(fā)行2萬多億元,占全年發(fā)行計劃的一半以上;財政部宣布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(guī)模債務限額用于置換地方存量隱性債務,這將大大改善地方政府和企業(yè)現金流,使得地方能夠騰出更多資源用于經濟建設;同時,發(fā)改委將在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“兩重”建設項目清單,預計四季度基建投資將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。
三是在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(wěn)的政策提振下,預計四季度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均將有所改善。9月下旬到10月,一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銷量大幅增長,價格也有企穩(wěn)跡象;同時,10月住建部宣布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,年底前將“白名單”項目信貸規(guī)模增加到4萬億元,兩項政策將分別作用于地產新開工和竣工,預計四季度房地產開發(fā)投資同比降幅將有所收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