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媒體報道了各地人才中心掛靠集體戶口收費亂象,引發(fā)廣大公眾關注。伴隨著畢業(yè)季的到來,一大批學有所成的莘莘學子將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會工作中。然而,還沒有邁出校門,他們恐怕就得面對戶口掛靠這樣一個關鍵而又棘手的問題。
戶籍制度,敏感而重要。各地集體戶口形式多樣、數(shù)額不等的收費行為,成為當前社會管理尤其是戶籍管理的一大病灶。巨額的管理費不僅流向不明,而且收費項目的標準不統(tǒng)一、不透明等問題都亟須正視解決。
人才中心收取戶口管理費的初衷,應該是為廣大集體戶口的主體提供應有的服務。既然是一種服務,那么服務的主體和服務對象之間本應會有平等的溝通交流。遺憾的是,絕大多數(shù)的所謂“服務”只是“交錢了事”,甚至在記者想多問幾句的時候,對方的一句“這是商業(yè)機密”就能斷然拒絕。個別地方人才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“不耐煩”態(tài)度,足以說明在這場不對等的“服務”中,提供服務的一方擁有更加足夠的“底氣”。
為擁有集體戶口的人員提供服務,在合法合規(guī)的范圍內收取一定費用是可以接受的,因為戶籍管理本身也需要成本。但從整個政府管理的角度來看,戶籍管理更應該是一項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,更應該體現(xiàn)出公益性。公益性扭曲為營利性的服務,不僅是服務的缺失,還暴露出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存在巨大漏洞。這一點,從媒體報道中可以得到驗證:人才中心收取的巨額資金并沒有進入到政府主管部門的監(jiān)管視野。
最近,中央提出一系列“簡政放權”的改革舉措。以集體戶口管理費來說,要么整體取消,要么統(tǒng)一標準,并將收費的名目及收支情況公之于眾?!瓣柟馐亲詈玫姆栏瘎?,讓本應由政府提供的各項服務公開、透明地展現(xiàn)在公眾面前,百姓交的每一分錢才心甘情愿。在這個意義上,明明白白地繳納費用,既打消了民眾心中的疑惑,管理費存在的漏洞也將得到填補,最終政府的公信力和民眾的滿意度都會得到很大提升。
薄薄的戶籍本,厚厚的民生賬。看似簡單的小事背后,暗含了多種因素的角逐。管好一張張戶籍卡,需要政府部門、廣大民眾、媒體輿論的共同發(fā)力,找到利益平衡的支點,最終不再讓展翅飛翔的學子成為“集體戶口收費站”眼中的“唐僧肉”,不再讓“雁過拔毛”“過路收費”成為理所應當?shù)陌谅e。(屈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