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2日20時56分,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潤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發(fā)生一起分離器著火爆炸事故。桓臺縣政府新聞辦介紹,事故共造成1死9傷。在天津“8·12特大火災”爆炸事故之后,全國各地均開展了安全生產大檢查,淄博也不例外。8月15日,淄博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印發(fā)了《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,深化“打非治違”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》的紅頭文件。(《第一財經日報》8月24日)
天津港爆炸事故之后,許多人預料到了全國范圍將開展安全大檢查的規(guī)定動作;許多人也預料到了安全大檢查之后,仍有可能發(fā)生安全事故。只是,讓人猝不及防的是,類似的化工廠爆炸火災事故,來得如此之快。
山東淄博潤興化工的著火爆炸事故,較之于天津港爆炸事故,無論在威力上還是在受災程度上都很難同日而語。因此,當全國媒體與網友的目光聚集在天津之時,淄博的這起化工廠爆炸事故并沒有引起很大關注??墒?,小事故也是事故,如果說天津爆炸事故撕掉了生產安全的底褲,則淄博潤興化工廠爆炸事故也可以管中窺豹,并成為反面教材。況且,對于這樣兩起事故,卻也有著相同的橋段與情節(jié)——之前都有過安全檢查,包括被安全部門約談。
有一種檢查叫做“走后就發(fā)生安全事故”;有一種安全事故發(fā)生在“安全檢查剛剛結束之后”。西方諺語曾教育我們,一個人很難踏入同一條河流。但是,對于國內的一些安全事故,卻總是重復著這樣的故事。于我們必須反思,這樣的檢查和約談到底能夠起到什么樣的作用?該如何從根本上防范此類事故再次發(fā)生?
災難后的應景式安全檢查雖然也有必要開展,但是畢竟對于“百密一疏”的安全事故起不到根本上的遏制作用。而要剔除安全事故的隱患并形成真正的警醒,當要更加注重“兩頭”工作。
一是,任何一個化工廠的設立與選址,無論是安評,還是環(huán)評,無論是政府的安全監(jiān)管,還是企業(yè)自身的防范,都應該走最嚴格的程序。要嚴格遵守《安全生產法》以及《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》,更要相關安評和環(huán)評機構嚴格履職,在生產經營過程中,還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業(yè)務培訓,真正做到把事故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(tài)。
二是,一旦發(fā)生安全事故,對于涉事企業(yè)相關負責人和地方監(jiān)管部門與分管領導,都要進行最嚴厲的問責。只有這樣,才能讓那些存有僥幸心理的企業(yè)主和地方政府加強戒備。20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,強調不論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,依法依規(guī)嚴肅追責,對涉及玩忽職守、失職瀆職、違法違規(guī)的決不姑息,給社會一個負責任的交代。在此之前,習近平總書記指示,“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,切實做到黨政同責”。應該說,這體現了黨中央對于整飭安全生產問題的態(tài)度和決心。
事前強化程序正義以預防,事后強化問責和黨政同責,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再一次發(fā)生類似的事故。對比之下,樣板化的安全大檢查,可能存在“會議落實會議”“文件落實文件”“約談落實約談”的嫌疑。因此,希望淄博爆炸事故后,同樣能有嚴厲的問責和最真實的調查,并給出一個負責任的調查結果。王傳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