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海洋調查船隊規(guī)模增至45艘 初步形成近岸、遠海、大洋和極地綜合考察能力
中國海洋報訊(記者 龍鄒霞)記者從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協調委員會第四次工作會議上獲悉,我國海洋船隊規(guī)模已增至45艘,初步形成了近岸、遠海、大洋和極地的綜合考察能力。調查船隊協調委員會第四次會議3月25日在廈門舉行。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、船隊協調委員會主任陳連增出席會議。來自教育部、科技部、中國科學院、中央軍委聯參戰(zhàn)保局、解放軍海洋環(huán)境專項辦、國家海洋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船隊成員單位的代表參加會議。
會議高度肯定了調查船隊成立3年多來所取得的成績,對調查船隊發(fā)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,并對未來發(fā)展提出3點要求。一是抓緊編制調查船隊“十三五”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進一步解放思想,全面分析和借鑒發(fā)達國家海洋調查船隊的管理經驗,結合我國調查船隊建設的現狀和特點,以需求為導向,進一步凝練調查船隊發(fā)展目標和重點任務。二是加快調查船隊建設有關標準和規(guī)范。更加深入研究,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,研究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海洋調查船隊標準和規(guī)范體系。三是創(chuàng)新工作方式方法,提升調查船隊服務保障能力。采取靈活多樣的創(chuàng)新方式,集納各方智慧,拓展服務內容,提升服務能力,共同打造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協調服務的高效平臺,更加優(yōu)化海洋調查船隊資源共享,更好地實施多方共贏的服務舉措。
會議聽取并審議通過了調查船隊2015年度工作報告和2016年度工作安排,審查通過了“向陽紅03”船、“中國海監(jiān)15”船等8艘船舶加入船隊,批準“科學一號”船因服役期屆滿而退出船隊。會議同意對船隊協調委員會部分成員進行變更和增補。
據悉,調查船隊由國家海洋局聯合國家發(fā)改委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財政部、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單位于2012年4月成立。經過3年多發(fā)展,調查船隊規(guī)模已由成立之初的19艘增至目前的45艘,成員船分布于大連、青島、上海、舟山、寧波、廈門、廣州等8個沿海大中城市,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海區(qū)的區(qū)域服務能力。調查船隊運行日益規(guī)范,服務領域不斷拓展,具備了多學科、多專業(yè)的調查能力,初步形成了近岸、遠海、大洋和極地的綜合考察能力。船隊成立以來,共承擔了40多家部門和單位的800多項海洋調查任務,累計航行天數超過14000天。用船單位對成員船的服務滿意度達到90%以上。僅2015年,調查船隊成員船就為30多家部門和單位提供海洋調查服務,完成240余項海洋調查任務,在航天數4400天,同比增長8.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