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金證券的研報配了《太陽的后裔》截圖。去年出現的兩則奇葩研報。
近日上海、北京等地證監(jiān)局發(fā)文要求券商規(guī)范研究報告。此舉令“奇葩”、“網紅”研報話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——去年《和尚,你又在與哪個女人糾纏》、《愛有多傷人,才能夠銷魂》等奇葩研報頻出引發(fā)爭議甚至被罰。在大家的既往印象中,券商研報應該是獨立、客觀、嚴謹的。奇葩研報頻出是為了奪人眼球,還是也有可取之處? 揚子晚報記者進行了全方位調查。
揚子晚報記者 徐兢 馬燕 沈春寧
A 奇葩研報
“和尚與女人糾纏”,文風不當遭處罰
《和尚,你又在與哪個女人糾纏?——唐僧的911!》讀到這個標題時,是否很難相信它竟然是券商研報的標題?該研報發(fā)布于2015年11月,由民生證券分析師撰寫。研報開篇便回應雷人題目,“唐朝和尚一路上經歷了很多女人的糾纏,較早的有女兒國,后期有盤絲洞??唇裉斓氖袌觯?11中級反彈’已滿兩月,大家不禁要問,我們也在思考:和尚,你又在與哪個女人糾纏?是女兒國國王,還是盤絲大仙?”
細讀全文,不乏“跟您聊上五毛錢兒的”、“股市猴子會不會尿褲子”、“和尚的經也念得差不多了”“和尚,有你的快遞”等表達方式。而如此“香艷奇葩”的研報,“翻譯”成正常語言其實是重申“911中級反彈”還沒有結束。
此后,民生證券還發(fā)布過《粉紅當道,宅腐盛行》新傳媒行業(yè)“亞文化”研報。從點擊率來看,這兩篇“毀三觀”的研報火了,然而據報道其很快也被監(jiān)管處罰——相關領導被通報批評;直接責任人被通報批評的同時書面檢查,降低一級工資級別,扣發(fā)2015年第四季度績效工資,并取消年度評優(yōu)評先資格。
類似的奇葩研報,還有長江證券2015年的《愛有多傷人,才能夠銷魂》——其實是對一周行情的分析;海通證券2014年的《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》策略周報——正常語言是“短期市場的波折主要緣于情緒的波動,而非階段性的調整”;長江證券2015年12月的《你大媽不是你大媽,你大爺還是你大爺》,主要描述的是市場“二八轉換”。
或許正是當前頻出的奇葩研報,讓監(jiān)管層“緊箍咒”出爐。有消息稱:近日,京滬證監(jiān)局相繼發(fā)文要求券商規(guī)范研究報告業(yè)務行為。
《太陽的后裔》進入智能汽車研報
4月21日,揚子晚報記者通過Wind檢索發(fā)現,經過了去年的處罰以及在監(jiān)管“緊箍咒”的約束下,近幾個月券商研報已難覓“和尚”、“銷魂”、“宅腐”等“毀三觀”字樣。不過,一些“標題黨”還是大展“吸睛”效果。
熱門韓劇《太陽的后裔》中,男二和女二在首爾街頭駕駛汽車,雙手脫離方向盤Kiss的鏡頭,讓觀眾對這一品牌豪車的廣告植入嘆為觀止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連券商研報也用到了這一劇情——國金證券撰寫于4月10日的智能汽車點評報告《〈太陽的后裔〉展示短時托管再掀智能汽車熱》中寫道:“一部熱播韓劇《太陽的后裔》不僅讓宋仲基火了一把,更是火了智能汽車”;“該劇第十三集展示了智能汽車短時托管功能,劇中主人公按下車上一按鈕后,車輛自動保持向前行駛”……該研報還配了《太陽的后裔》關于捷恩斯EQ900智能駕駛的劇情截圖。研報主要內容則是表述“汽車智能化將迎來快速發(fā)展期,到2020年有望實現自動駕駛市場化”的觀點及個股投資機會分析。
除了“韓流”風,研報也不乏“日系”風。撰寫于3月30日的華創(chuàng)證券的一份研報《營改增,也許只是小確幸》,內容主要就“營改增”對證券、保險、信托、租賃等非銀行金融行業(yè)的影響進行分析。然而,標題中的“小確幸”卻彰顯小清新風格——“小確幸”一般指微小而確實的幸福,出自村上春樹的隨筆,由翻譯家林少華直譯而進入現代漢語。當記者忍不住點開這份研報,希望能收獲哪怕一絲“小確幸”時,卻遺憾發(fā)現,其正文風格嚴肅到了“枯燥”的程度。
在近期的研報中,記者還看到這些標題:《太平洋證券A股市場2016年二季度投資策略:春花趕場,且行且珍惜》、《廣發(fā)證券周末五分鐘全知道:從三年前的一次“打臉”,談談現在我們?yōu)槭裁粗斏鳌?、《華泰證券長波系列之五:白銀戰(zhàn)士,漲價的綠野仙蹤》、《莫尼塔從近期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走勢說起:央媽的心,是海底的針嗎》……不過除了“且行且珍惜”、“打臉”、“海底的針”等有些“標題黨”屬性,研報內容還較正常。
B 專家評價
體現水平的是研斷能力
而不是研究員是位“段子手”
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,為了達到讓讀者輕松閱讀的目的,券商的研報寫作手法的確可以娛樂化一些,但是應該有一個尺度,過于娛樂化顯然有些不妥。因為體現券商研究員水平的仍然是研斷市場和行業(yè)的能力,而不是看這位研究員是否是一位合格的段子手。
他分析,近年來,券商奇葩研報頻出,背后或是一些研究員為了“名和利”而博出位,因為一旦在市場博出了名氣,就將意味著名利雙收。雖然并不能夠說所有撰寫奇葩研報的券商人員都是為了名利目的,但可以肯定的是,抱有這樣目的的一定不乏其人。券商刻意地去搞所謂奇葩的研報確實不應該,券商們不應該操心娛樂圈里的人操心的事情。
他建議,投資者在看待這些奇葩研報時,不妨以平常心對待,沒必要大驚小怪,這說明券商行業(yè)的競爭越來越激烈,權當看客為之一笑罷了。
觀點PK
保守派
“博出位”研報顯得不專業(yè)
揚子晚報記者還調查了證券從業(yè)人員和股民投資者的觀點。南京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認為,研究機構出具研報是很嚴肅的事,關系到投資者的真金白銀,必須給出實實在在的指導。如果拿來調侃或追求“網紅效應”,則顯得不專業(yè)。就他個人而言,很不認同奇葩研報“博出位”。
寬容派
新鮮詞匯反映貼近生活的努力
金百臨咨詢秦洪表示,研報娛樂化損傷了研報的權威性。作為業(yè)內人士,他主要關注報告的邏輯性和相關數據。不過對于“二次元”、“腐女”、“小確幸”這樣的新鮮詞匯和文風,他坦言自己并不厭惡,他認為,這也反映了研報貼近生活的努力。
南京一位熱愛韓劇的股民王女士也表示,《太陽的后裔》進入研報標題挺好,至少讓她閱讀得輕松。
實力派
研報有沒有價值關鍵還是看內容
南京投資者申女士自2006年開始看研報,“參考研報+獨立思考”的操作思路,使得她成功在上一輪牛市4000多點獲利離場。她認為,研報是為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提供買賣依據的,拼的是內容,如果只是為了博眼球、嘩眾取寵,沒有靠譜的內容、扎實的數據,即便標題傍“網紅”,也會被投資者摒棄。相反,如果研報內容扎實,那么起個出挑的標題以吸睛就是錦上添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