凹凸不平的小河溝是天橋3個組群眾接送孩子上學的必經(jīng)之路
商洛日報 - 商洛之窗訊(文/圖 記者 馬澤平 陳 波)10月28日中午兩點多,山陽縣兩嶺鎮(zhèn)三合村十幾個老人和婦女冒雨等待接回放學的小孩。“這河溝我們走了大半輩子了,一到下雨漲水還得爬陡坡懸崖繞道接送孩子,真希望能有一條放心的出行路,哪怕是簡單的便道都行。”天橋組66歲老人劉淑鋒道出了附近500余位村民的心聲。
500群眾出行難
當天中午3點多,記者看到,小河溝里十幾位村民終于迎來了放學的小孩。西坡組溝垴上居住的呂鋒虎看到自家小孩,彎腰背起就趕路。“我們離這遠,得走快點,除了要趕這一公里河溝,上面還有5里山路要走。”71歲的呂鋒虎說,明天5點多就要起床,再送孫女上學,稍微有錢的都在學校附近租民房專門照顧孩子上學。
據(jù)了解,從兩嶺鎮(zhèn)三合村集場到溝垴約有5公里,散住著集場、天橋、西坡3個村民小組500多人,離兩嶺鎮(zhèn)10公里,距山陽縣城60多公里,和丹鳳的大峪溝、商州的青崗坪村交界,交通極不便利。記者看到,村民接送小孩的1公里河溝里,山石遍布、凹凸不平。村民介紹,這是他們出行的唯一選擇,也是被群眾先后踩出來的最難走的一公里。“一到夏秋季,我們就得繞道從離河溝五六米高的崖坡上爬過去。”聞聽記者采訪,71歲的曹木林特地趕來,冒雨向記者演示了暴雨山洪爆發(fā)季節(jié),他們在一段河溝出行的困難。他告訴記者,今年農(nóng)歷3月23日,59歲的村民李占虎從石蛋峽行走就跌入河溝摔死了。
農(nóng)特產(chǎn)品賤價賣
三合村海拔1500米左右,適宜豬苓、黃芪、黃精、柴胡等一些中藥材生長。長期的出行受阻,導致當?shù)厝罕姷霓r(nóng)特產(chǎn)品只好賤價銷售。
記者一行跟隨村民順河谷向上行走了半個小時,遇到藥材種植大戶呂天長挖豬苓。他拿著剛挖的幾個粗長的豬苓告訴記者:“在別的地方,像這么好的豬苓,干貨一斤要賣到150元,而我們這交通不便,藥販子步行上門收一斤只給90塊錢。”據(jù)他講,在附近幾個組里,豬苓、黃芪、柴胡等名貴藥材這樣賤賣的事很多,而像核桃、板栗之類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更不用說,一到豐收之年農(nóng)民增產(chǎn)不增收。隨同的村民劉結(jié)實搶著向記者訴說,為了能賣上好價錢,他先后背著500多斤丹參翻山越嶺到丹鳳去賣,來回走了一天一夜。
青年小伙娶妻難
聞聽記者采訪,不少群眾相互吆喝著,從四面八方趕來。天橋組組長劉軍良說,因為交通不便,村里女孩都往外跑,小伙在村里娶不上媳婦。不少像呂鋒虎老人一樣的家庭,受條件限制,只好招上門女婿,來讓自己老有所養(yǎng)。而平時老人在家?guī)『?,女兒女婿都在外打工?br />
采訪中,幾十戶里僅有的一個年輕人李小宏向記者訴說了自己的煩惱。他今年已經(jīng)36歲了,還沒能娶下媳婦,都是因為這條路。“前后找了三四個女孩,人家覺得我人長得不錯,順河溝走了幾十米,就掉頭回去了。只有一個女孩說要么路通了再談婚論嫁,要么搬出去蓋了房子再說。”李小宏說,由于家有老人,就這樣他直到現(xiàn)在還沒娶上媳婦,村里在外面打工的小伙子和他境況一樣的不在少數(shù)。
通組路是深山群眾的夢想
三合村天橋組組長劉軍良介紹,他自2001年當選組長至今,一直都在奔波修路中,好不容易在天橋、西坡兩組修了一米多寬的簡易便道,但下面集場一公里河溝修不出去。“我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條通行的路,讓三輪車能進出拉貨運送化肥,讓孩子們能安全上學就行了。”劉軍良說,這幾個組一遇到紅白喜事,太難了,要幾百人全部上陣,男女老少一起肩挑背扛才能把東西從溝口運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