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重慶10月18日電(劉相琳)18日,中國“蛟龍”號深海潛水器總布置主任設計師葉聰在重慶圖書館接受采訪時稱,“蛟龍”號將在3年后結束試驗性應用,進入業(yè)務化運行。作為一個純科研用途的潛水器,歡迎國外科研機構申請使用。
2012年7月,中國自主研發(fā)設計的“蛟龍”號潛水器成功完成7000米海試,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6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。“蛟龍”號可在全球99.8%的海底實現較長時間海底航行,完成包括照相、沉積物和礦物取樣、海底地形地貌測量等在內的科考作業(yè)。目前,“蛟龍”號處于試驗性應用階段。
葉聰透露,“蛟龍”號現每年下潛深海幾十次,每次都會搭載不同的科學家,主要執(zhí)行資源勘探、環(huán)境評價和深淵科學研究等任務。在試驗性應用階段,將逐步完善“蛟龍”號海上作業(yè)技術體系,進一步提高“蛟龍”號的深海調查與作業(yè)能力,培養(yǎng)壯大一支相對穩(wěn)定的潛航員和潛水器技術保障隊伍,為全面實現“蛟龍”號業(yè)務化運行奠定基礎。
為滿足“蛟龍”號業(yè)務化運行需求,中國已開始著手培養(yǎng)第二批深海潛航員。葉聰稱,2012年已成功選拔6名潛航員學員,其中包括2名女性。他們從今年開始,接受為期2年的培訓,在2016年通過考核后成為正式潛航員,屆時中國將擁有8名潛航員,能初步保障“蛟龍”號業(yè)務化運行。
“除潛航員外,已有14人乘坐‘蛟龍’號下潛深海?!比~聰說,在“蛟龍”號近一年多的下潛中,包括中國海洋局第二研究所、香港浸會大學、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內的多個科研機構使用“蛟龍”號科考,主要區(qū)域包括南海東北部、西北太平洋、東太平洋。今年底“蛟龍”號將赴西南印度洋,開展熱液硫化物區(qū)的資源和生物勘察等科考。
針對不少國家對“蛟龍”號軍事化用途的猜測葉聰予以駁斥。葉聰表示,“蛟龍”號是一艘純科考性質的潛水器,每次下潛人員為一名潛航員和兩名科學家,以后這一性質不會改變。國內不少科研機構正申請使用“蛟龍”號進行深??瓶?,申請也同樣面向國外科研機構開放,“科學沒有國界”,歡迎國外科研機構申請使用“蛟龍”號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