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(記者 李 敏)面對9月份以來持續(xù)陰雨天氣對農業(yè)生產帶來的嚴峻挑戰(zhàn),我市積極應對、主動作為,迅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,扎實推進抗淋搶收搶種工作,全力保障秋糧顆粒歸倉、秋播種足種好,為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堅實基礎。
我市立足“早”字,突出“實”字,迅速制定印發(fā)《關于切實做好“三秋”生產工作的通知》及《2025年小麥抗?jié)駪儾シN技術指導意見》,對全市“三秋”工作進行周密安排和系統(tǒng)部署。針對山區(qū)地形復雜、氣候差異大的特點,市農技站堅持分類指導、精準施策的原則,專門研究制定了《玉米搶收技術指導意見》《小麥搶種技術指導意見》和《油菜搶種技術指導意見》3個針對性、操作性強的技術文件,為各縣區(qū)科學應對陰雨天氣、高效開展“三秋”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技術路徑和行動指南。
為將各項技術措施落到實處,我市強化實地技術指導,迅速成立技術指導組,自10月2日起,深入商州、洛南、丹鳳、柞水、鎮(zhèn)安等重點縣區(qū)的田間地頭,開展實地技術指導和服務。指導組一方面開展秋糧實地測產,準確掌握糧食生產形勢;另一方面,緊盯秋播進度和質量,現(xiàn)場督導抗淋搶種工作,面對面解答農戶在雨后搶收搶種中遇到的技術難題,指導農民抓住降雨間隙及時收獲成熟作物,并科學應用抗?jié)癫シN技術,以墑情定播期,以播期定播量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,落實以種補晚、以質補晚、以肥補晚、以密補晚、以技補晚措施,全面提升播種質量,做到應種盡種。
在做好線下指導的同時,我市廣泛動員,充分利用現(xiàn)代信息技術手段,大力開展宣傳培訓工作,精心組織全市農技系統(tǒng)技術人員和種糧大戶共計230多人,先后兩次參加了全國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舉辦的2025年糧食作物防災減災(第四期)暨小麥抗?jié)癫シN技術網(wǎng)絡培訓班以及省農技總站舉辦的2025麥油栽培技術網(wǎng)絡培訓班,有效提升了基層技術人員的服務能力和規(guī)模經(jīng)營主體的應用水平。及時轉發(fā)省農技總站《2025年小麥抗?jié)駪儾シN技術指導意見》等文件,并編印發(fā)放《小麥豐產栽培技術要點》,確保技術資料到村到戶。創(chuàng)新宣傳方式,積極運用微信公眾號、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,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廣泛宣傳抗淋搶收搶種關鍵技術,擴大了技術信息的傳播范圍和知曉度。
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,全市構建起“上下聯(lián)動、點面結合、線上線下同步”的技術服務網(wǎng)絡,顯著提升了全市應對秋淋天氣的技術能力和水平,為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、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截至10月16日,全市已收獲秋糧125.26萬畝,秋收進度達到88.22%,已播種小麥5.24萬畝、油菜5.32萬畝,分別占秋播計劃的9.88%、46.2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