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系列政策紅利的持續(xù)釋放,不僅增強了消費者購車信心,也為今年以來汽車市場的消費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撐。在北京市東城區(qū)的AITO問界汽車銷售中心內,消費者正在參觀體驗新車型。
炎炎夏日,北京市東城區(qū)一家AITO問界汽車銷售中心內客流量持續(xù)攀升,空調冷氣似乎也難以讓消費者的看車熱情“降溫”。
市民張先生與家人正在店內仔細查看一款新車。他表示:“原本計劃年底換車,但國家近期推出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,所以提前來了解一下。如果價格合適,會考慮提前購置?!?/p>
8月12日,財政部、中國人民銀行、金融監(jiān)管總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標志著又一項重磅消費刺激措施正式實施。該政策對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消費貸款提供財政貼息,涵蓋汽車購置、保險及維修等支出,執(zhí)行期為今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。
《方案》明確規(guī)定,相關財政年貼息比例為1%(按符合條件的實際消費貸款本金計算),最高不超過貸款合同利率的50%。政策執(zhí)行期內,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享受的累計貼息上限為3000元(對應符合條件的累計消費金額30萬元)。
“這一政策無疑將利好汽車消費?!敝袊嚵魍▍f(xié)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,“近年來汽車消費金融滲透率已超過60%,意味著超半數消費者通過貸款購車。貼息政策相當于直接減免部分購車成本,將進一步緩解消費者貸款購車的經濟壓力。”
政策精準發(fā)力,直擊消費痛點
“我們沒有接到相關通知”“具體需咨詢銀行”……記者在走訪北京市多家汽車4S店時了解到,目前消費者無法通過汽車經銷商或直營店直接享受貼息政策,只能通過指定的23家貸款經辦機構辦理貸款,再以“全款”方式購車。
對于這一政策,中國銀行客服表示,今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,消費者使用該行發(fā)放的個人消費貸款(不含信用卡業(yè)務及國家助學貸款)并實際用于消費,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可按5萬元為上限享受貼息。此外,今年7月1日后提款且在政策執(zhí)行期內有消費行為的用戶也可享受貼息。
“若消費者貸款30萬元并一次性轉賬至對公賬戶購車,僅能以5萬元為貼息上限;若分6筆5萬元轉賬,則轉賬均可按規(guī)定享受相應貼息?!痹摽头a充解釋道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各家車企的金融政策不盡相同——有的提供免息貸款,有的則推出低息方案,大多數消費者在對比后會選擇更劃算的購車方式。不過,也有消費者對新車的交付周期表示擔憂,計劃預訂小米YU7的劉先生稱,該車型交付周期約需1年,他擔心付尾款時相關金融政策已結束,因而更傾向選擇購買有現(xiàn)車或交付周期短的車型。
事實上,從今年1月17日商務部等8部門辦公廳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關于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》明確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與標準,到新能源汽車延續(xù)購置稅減免,再到各地政府發(fā)放汽車消費券……一系列政策紅利的持續(xù)釋放,不僅增強了消費者購車信心,也為今年以來汽車市場的消費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完善售前售后服務,助推車市長久向上
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數據顯示,今年1-7月,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23.5萬輛和1826.9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12.7%和12%。盡管7月屬于銷售淡季,產銷仍分別達到259.1萬輛和259.3萬輛,同比增長13.3%和14.7%,反映出消費者購車需求依然旺盛。
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,上半年汽車市場內需表現(xiàn)強勁,主要受益于以舊換新政策推動。但他也指出,政策拉動的耐用消費品更新潛力存在局限,上半年需求集中釋放后,下半年汽車銷售或將迎來“升降臨界點”。
“為延續(xù)汽車市場繁榮,通過消費貸貼息等方式刺激潛在需求十分必要?!北P和林表示,“此舉可為有意購車但尚未行動的消費者創(chuàng)造條件,通過貼息降低貸款成本,有助于維持行業(yè)穩(wěn)定發(fā)展?!迸c以往側重投資端、供給端的貼息政策不同,本次政策直接從需求端發(fā)力,惠及消費者個人,降低其貸款成本,貼息資金由經辦機構在收取利息時直接扣減。
“上述政策設計凸顯精準性與針對性?!逼囆袠I(yè)獨立分析師曾科認為,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以“真金白銀”支持居民消費,降低信貸成本,與此前以舊換新政策形成有效銜接與功能互補,為汽車市場注入“強心針”。
“以舊換新補貼引導淘汰老舊車輛,解決‘舊車如何處理’;消費貸款貼息則降低購車門檻,緩解‘資金壓力’?!痹票硎荆瑑身椪咝纬傻摹敖M合拳”將進一步激發(fā)潛在消費需求。
業(yè)內人士普遍認為,隨著經濟穩(wěn)步復蘇及政策效應持續(xù)釋放,汽車市場有望逐步回暖。但復蘇過程并非一蹴而就,需政策、企業(yè)、消費者多方協(xié)同,共同推動汽車消費步入新一輪增長周期。
“提振汽車銷售,售后服務質量與售前價格吸引力同樣關鍵?!北P和林指出,現(xiàn)階段部分車企過度聚焦價格戰(zhàn),卻忽視了售后服務?!捌噷儆陂L周期消費品,使用年限往往超過10年,不過不少車型在購車5年后,產品問題就會明顯增多,此時優(yōu)質的售后服務和穩(wěn)定的性能表現(xiàn),將為車企贏得更多潛在用戶。”盤和林總結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市場復蘇、產銷同比增長背后,車企的盈利狀況卻呈現(xiàn)出明顯的分化態(tài)勢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今年上半年,20家主要上市車企中僅有不到45%實現(xiàn)利潤增長,僅有半數企業(yè)勉強維持盈利狀態(tài)。這一數據揭示了中國汽車行業(yè)在營收增長之下所面臨的盈利挑戰(zhàn)。
有分析認為,中國目前擁有130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,當市場增長見頂,有關部門大力整治行業(yè)內非理性競爭現(xiàn)象,車企數量勢必要進行大規(guī)模縮減。
一位國內龍頭車企高管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現(xiàn)有車企過多,價格戰(zhàn)一旦退潮,不具競爭力的企業(yè)將難以生存。“就算最后只剩下20家車企,其實還是太多了?!彼毖?,過去許多車企靠打折、送優(yōu)惠吸引消費者,但隨著低價策略失效,不少整車廠將面臨生存壓力,最終被市場淘汰。
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稱,在中國汽車市場,到2030年,能保持財務可持續(xù)運營的汽車品牌可能僅剩15家。無論是新勢力的盈利突圍,還是傳統(tǒng)央企的轉型求生,中國汽車工業(yè)的淘汰賽已然進入下半場。
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 王志遠文并攝 來源:中國青年報